Picture

Hi, I'm Sayid He.

瞎聊

看了《娱乐至死》,谈谈对资讯的管理

对于资讯过量的困扰来源已久,恰巧最近在看尼尔·波兹曼的 《娱乐至死》,便想着结合该书谈谈资讯的管理。关于这本书的内容,他的前言部分已经可以很好的做一些说明了:

乔治·奥威尔的《一九八四》和奥尔德斯·赫胥黎的《美丽新世界》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预言。奥威尔认为人们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奴役,赫胥黎则认为,人们为失去自由、成功和历史并不是“老大哥”之过,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,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。奥威尔害怕真理被隐瞒,赫胥黎担心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;奥威尔害怕信息被剥夺,赫胥黎则担心人们在庞大的信息中日益被动和自私。简而言之,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,赫胥黎则担心的是,我们将会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。而波兹曼这本书的中心就是论证了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,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。

尼尔·波兹曼在分析信息传递的介质对人类思维的影响。在印刷术时代,信息的介质是印刷品。要求民众必须识字,而且具有足够的专注力,拥有静下心阅读长篇文字的能力。因为文字是连贯的,读者要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,去理解句与句、段与段之间的联系。而在当下(作者写本书的时候 1985年),信息传递的介质是电视机。信息多是通过图像或者图像配字的方式传达,图像是直观的,而图像中的逻辑关系是模糊的。就像24小时连续播报的新闻,并不会真正想要你去了解里面的内容,而只是想要你产生了你知道了有这样的新闻的错觉。于是我们知道了许多没有依据、毫无关联、支离破碎和流于表面的信息——这些信息让你产生错觉,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,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。就这样我们的注意力被支离破碎的事件割裂,潜移默化的就失去了深度的思考和理性的决策。

自己认识到需要对接收的资讯进行管理应该是在几年前,当时的自己需要许多的闲杂资讯来喂饱自己的精力。倘若失去这些资讯的填充,便觉得焦躁不安。后面才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病症。电子媒介时代的我们,从小就被电视、电脑,培养地需要不间断的视觉片段来填充我们自己的大脑。加上这个时代生活日益变得方便,于是资讯变自然而然的成了我们消磨时间的方式。

当对自己的焦躁来源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,便可以开始尝试通过相关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资讯进行一些管理:

  • 看书 书本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,它可以让你习得知识,获得满足感;可以让你的拥有足够的专注力,而专注力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必备素质;可以让你脱离时代的界限与前人进行思想上面的交流,获得更广阔的心界。这里如何选择自己的阅读书本,又是另外的一个课题,这里就暂时不做展开。
  • 冥想 坚持每日二十分钟的冥想,可以让你从被动的信息接收中解放出来,而站在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自身和外界刺激源之间的关系。同时也能培养你的专注能力。
  • 管理自己的资讯源 当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时候,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消化和理解许多杂乱的信息。但是当你对信息来源做一些选择之后,便能更主动的去理解讯息的内容。
  • 划分自己的资讯接收时间 管理自己的资讯并不是断绝与外界的联系,而是通过主动的方式来应对外界不间断的资讯。可以选择在每天的某一些碎片时间来接受这些资讯,然后在其他时间段则尽量接收这些资讯。

前面在看一个设计的纪录片《Helvitica》的时候,有一句话让自己印象深刻。

You’re always a child of your time,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.

虽然我们总是被我们所处的时代所限制着。这个时代的审美方式,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。但是也不必太过于悲观,想要从这个时代强加给你的思维枷锁中自由出来,则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前提则是开始质疑,并主动的去挑战看似合理的一切。